相傳有一位居住在塔仔山下的邊婆婆,有天她在湄公河邊洗衣服時,在很多大流木中拾得四尊佛像,為了供奉這些佛像,信眾們湊錢在山丘上興建了小小的寺廟;後來,這小小的寺廟聲名遠播,遂變成吸引許多信眾前來參拝的祈福聖域。

 

  後來,這座山被信眾稱為「金塔山」(Wat Phnom);而金邊名稱的由來,則是由金塔山的Phnom,與邊(Penh)婆婆的Penh,組合成金邊(Phnom Penh),意指為「邊婆婆的山崗」,並成為柬埔寨最發達的首都。

 

 

「邊婆婆傳說」與「金邊由來」的資料來源:導遊口述 及 香港電台《文化旅遊系列》

 


 

  是日,乘著烈陽的帶領,我們也來到了「金塔山」(Wat Phnom)。

 

(夏日火傘高張,婆婆和婆友的眼睛已經瞇成一條線

 

 

  金塔山上的寺廟建於1372年,整座建築由人手堆砌而成,塔頂內供奉著四尊小佛像,是金邊市內聞名遐邇的佛教聖地。

 

  廟的海拔約有27米,是地勢平坦的金邊內最高的宗教建築

 

 

  若不是眼前絡繹不絕的人流的「鼓勵」,婆倆大概也沒有勇氣衝出樹蔭,登上沒遮無擋的石梯。

 

 

  是日真的很熱!!!(蝙蝠也得大喊好熱好熱

 

 

  石級兩旁有兩尊七頭蛇像(柬埔寨的守護神/那伽(Naga))

 

 

  向上延伸的蛇身成為輔助我們前進的扶手。

 

----

 

 

  沿途會經過每逢農曆新年,定會吸引許多人(尤其是華僑)前來上香、祭拜的「本頭公廟」

 

 

  本頭公的正體為本頭島,據說是一位瀕臨死亡邊緣、打算上吊自盡的外邦人,因聽見本頭鳥喊著「刻苦!」的叫聲而得到鼓勵,放棄輕生;並決定無論在生意經營上遇到甚麼困難,都堅強、刻苦地經營堅持下去,最後成為事業有成的商人。

 

  因此,本頭鳥被很多華僑奉為神明,並譽為「本頭公」;每逢農曆新年,大家(以往大部份是華僑,現在當地人的比例增加)便會前來祈求事業順利、創業成功、生意興隆、出人頭地……(導遊說經營生意的人更適合拜拜)

 

  湊巧這棵樹的上方,就佇立著一隻會飛(?)的雞(?)

 

 

 

  是好兆頭吧!有點「飛黃騰達」的感覺

 

  再往上的就是人山人海的寺廟。

 

 

 

 

 

進入寺廟注意事項:

禁止拍照;

禁止觸摸佛像;

需要脫下鞋和帽子;

 

廟內不能拍照,而婆婆只隱約記得某些很模糊的碎片><:

 

*佛廟的「樓底」很高,約高2層;

*牆壁上畫滿了大大小小的佛畫,導遊說這些畫全是市民付錢托畫師繪畫,畫上寫著捐贈者的名字;

*釋加牟利佛座在正中央,四尊佛像在旁邊;

*四處金碧輝煌;

*信眾會來佛像前求平安、求長壽、求生育;

*佛像四處「攝著」信眾捐獻的紙幣;

*地上是對稱重複的幾何圖形(像兩塊膠布重疊成十字的圖案 和 小圓圈);(?????

*廟內是花卉盛放的花園;

*廟內可跪坐、躺臥(?)的地方很多;

*廟內有數把大風扇,很涼快(欸????

 

 

「邊婆婆像」位於寺廟不遠的位置,導遊說來到一定要一起敬拜。

 

 

  釋迦牟尼在35歲時,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得道成佛,並創立佛教。

 

  眼前的樹的品種便是「菩提樹」。

 

 

 

  這幅是非常有意義的雕刻圖畫:

 

 

 

  在法暹戰爭後,於1907年3月,泰國以割讓侵佔了數百年的柬埔寨西北三省馬德望、暹粒和詩梳風)為代價換取法國從本土上撤軍以及放棄法國公民在泰國的治外法權,維護了行政和法律上的獨立。

 

  馬德望、暹粒和詩梳風三省回歸柬埔寨,使柬埔寨的國土得以完整,並從國土面積上成為一個真正的中等國家。

 

 

  女士們手上拿的,就是馬德望(Battambang)、暹粒(Siem Reap)和詩梳風(Sisophon)三個省最重要的資源:


馬德望 -- 沉香木(木雕手工藝)

暹粒 -- 稻米(暹粒米)至今仍是很有名

詩梳風 -- 寶石、金礦

 

 

 

  金塔山小廣場前有很多小攤檔,售賣柬埔寨特色的食品。

 

 

 

  米餅;

 

 

  竹筒飯;

 

 

  竹筒飯內是加入綠豆和椰漿混合的糯米飯,味道甜甜的

 

 

  和來時截然不同,離開時廣場的四周竟然空無一人(!!!

 

 

  結果~~~這張「毫不像真」的風景照就出現了XDD

 

(建議大家最好不要挑假日或是節日過來喔!!!

arrow
arrow

    仙婆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