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來到最後一天,本來婆倆商量著,回香港前最後一頓晚餐要不要吃「最後」的道地意大利菜;
然而,眼前出現的大黃色的招牌,一瞬間就吸引著我們的目光~~~
外型充滿日本動漫風風格的「TAKUMI RAMEN KITCHEN」,是一家歐洲知名日本拉麵連鎖店,在比利時、捷克、德國、荷蘭、奧地利、西班牙,當然在我們身處的意大利也有分店,主打拉麵、炒麵、咖喱、定食等日本料理。
旅程來到最後一天,本來婆倆商量著,回香港前最後一頓晚餐要不要吃「最後」的道地意大利菜;
然而,眼前出現的大黃色的招牌,一瞬間就吸引著我們的目光~~~
外型充滿日本動漫風風格的「TAKUMI RAMEN KITCHEN」,是一家歐洲知名日本拉麵連鎖店,在比利時、捷克、德國、荷蘭、奧地利、西班牙,當然在我們身處的意大利也有分店,主打拉麵、炒麵、咖喱、定食等日本料理。
從斯福爾扎古堡離開後,看地圖附近有唐人街,想著一場來到,我們便抱著好奇來到「米蘭唐人街(Chinatown)」看看嚕
米蘭唐人街位於米蘭第八區,也是傳統的商業區,這裡是意大利面積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唐人街,這裡匯集了不同的亞洲美食,以及充滿中國特色的飾物商店;
據知唐人街最初是由浙江文成縣移民於1920年代創建,當時大多移民都是以製造小型的紡織品或皮革維生。這些亞裔移民世代相傳,聚居在米蘭市中心歷史悠久的三層高樓房附近,逐漸將Via Paolo Sarpi及其周邊地區打造成融匯意大利與中國文化的唐人街。
在意大利旅遊的這幾天,要誠實地說,意大利菜對擁有亞洲胃的婆倆來說,並不太合口味,反而在意大利經營的亞洲菜式,每每都會令我們驚艷;
像我們剛來到米蘭時,在韓國菜餐廳「Gaya Restaurant」享用的第一頓午餐,餐點味道實在太太太令婆婆驚訝了,太美味了,美味得要推薦100次的程度呢
Gaya Restaurant的位置並不接近大街,要不是Google大神的介紹,婆倆大概不會發現如此好吃的韓國菜餐廳哇!
在行程的尾聲、每天日行二萬步的疲憊下,今天本該輕輕鬆鬆吃喝玩樂待上機的,怎麼婆婆又來醬麼大~醬麼大~醬麼大的這裡了?。゚ヽ(゚´Д`)ノ゚。(PS:已得到婆友的同意XDDDD)
這裡,是意大利中世紀的防禦工事、至今仍是歐洲最大的城堡之一的「斯福爾扎城堡(Castello Sforzesco)」。
斯福爾扎城堡是一座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宏偉堡壘,最初建於13世紀作為Visconti家族的官邸,後來在14世紀法國佔領期間,這座城堡經歷了戰爭的摧毀;直到15世紀,米蘭公爵法蘭切斯科一世.斯福爾扎(Francesco Sforza)掌權時,城堡才得以修復和重建,並成為他的王宮。
要是大家首次來到佛羅倫斯的紀念品店,大概會像婆婆一樣,完全被驚艷了~XDDDD 欸也太多《大衛像》了吧!欸欸欸更是七彩顏色的咧~~~
偏題了哈哈哈,難得來到佛羅倫斯,《大衛像》絕對是必去朝聖的景點哇>3< 因此這一篇,就是參觀收藏《大衛像》原作的「學院美術館(Galleria dell'Accademia di Firenze)」的後記吶!
「學院美術館」收藏著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繪畫和雕塑收藏品,除了米開朗基羅製作的雕塑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大衛像》),還有早期意大利最偉大的佛羅倫斯藝術家們的畫作、石膏模型及雕塑等等;
到意大利才一個星期,就已經超級想念亞洲食物了XDDDD 這一頓,也是在佛羅倫斯正式的第一頓,婆倆就決定吃離學院美術館不遠的「天天紅中餐館(TIAN TIAN HONG)」。
店內裝潢簡單雅致,就像一般家庭式的餐館,放眼望去,喜歡吃中菜的外國人也都不少喔!
要是說到這趟旅程最令婆婆印象深刻的餐廳,位於佛羅倫斯的美式餐廳「1950 American Diner」絕對是其一吶>3<
1950 American Diner的裝潢靈感來自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酒吧,外部和內部的裝潢設計都充滿著濃濃的美式復古風格,展現著當時迷人的美國風情;
吃完薄餅後離開餐廳,神奇地,本來婆倆想吃的餐廳,竟!然!開!店!了!XDDDD 我們互看了一眼,挺著半飽的肚子,兩人步履一致地~又進去開吃嚕
「CLOUD 59」位於意大利佛羅倫斯市中心,是一家正宗美式漢堡包餐廳及酒吧,據知餐廳由來自波士頓的著名廚師主理,為客人烹製正宗的美式美食,其中包括漢堡包、新鮮烤雞、雞中翼、手切薯條、沙律、洋蔥圈、Mozzarella芝士條等等…
過去店子更曾經被評為全意大利前十名最佳漢堡店之一,也是票選佛羅倫斯第一名的漢堡店(店家說的喔),嘻嘻不試試看怎麼行呢?
初來到佛羅倫斯,婆倆本來打算到另一家餐廳吃飯的,沒想到到達之後,才發現想去的餐廳沒有營業;
柳暗花明又一餐廳,婆婆不禁被對面薄餅店的香氣吸引過去了!
「SimBIOsi Organic Pizza」是一家主打有機薄餅的餐廳,店家旨在將味道和「可持續發展」相結合;
從麵團、調味料到配料,店家採用的食材全部都是新鮮有機的優質材料,確保它們不含農藥、化學添加劑或是轉基因成分,從而提供給客人健康且高品質的薄餅。
繼上一次在Mr.100 Tiramisu品嚐到意大利的國民甜品Tiramisu之後,饞嘴的婆婆又發現另一家Tiramisu的名店嚕!
這次,我們來到羅馬最有名的提拉米蘇專賣店 ——「Pompi Tiramisu」。
Pompi是一家擁有60多年歷史的家族企業,1960年在羅馬成立,當時創辦人Giuliano Pompi在羅馬歷史中心Via Albalonga開設了一家小型乳品店,Pompi最初規模很小,不過後來慢慢以自家製雪糕打出名號,再發展成提拉米蘇的連鎖店;
在「芸芸」香味中,清新爽淨且帶有微妙酸甜感的檸檬香,是婆婆最愛的香氣前三名>3<
而,羅馬居然有檸!檬!專!門!店「Limon'è」,老人家的荷包蓄力著,錢錢要飛出來了!!!
沒算錯的話,Limon'è在羅馬有三家分店,有趣的是,三家都是十分自然地在婆婆的視線範圍內出現,而不是老人家故意尋找的~~~嘿大概這就是緣份唄
去過羅馬2X-3X個景點,「聖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是婆婆最最最最最愛的Pick❤每一處都漂亮得難以形容,感覺就像一個聖潔神聖的殿堂,真的是超超超級值得去的說!!!
@圖片轉自網絡(老人家選擇放這張,一來是想讓大家看看聖天使城堡之美,二來是婆婆拍的照片真的太醜了)
聖天使城堡約於公元123年開始興建,它位於台伯河畔,鄰近梵蒂岡,這棟建築有著悠久而多樣的歷史,在歷史的年輪下經歷多次變遷;
它最初是由哈德良皇帝委託興建,準備當作自己及他的家人的陵墓,後來成為安東尼皇帝(及其家族)和卡拉卡拉皇帝的埋葬地,再後來陵墓被改建為堡壘,周圍建造了奧勒良城牆,作為阻止西哥德人和東哥德人入侵的軍事要塞。
走進梵蒂岡博物館,那個…婆婆是走進了迷宮了嗎?
從聖彼得大教堂走約8分鐘就會到達的「梵蒂岡博物館(Musei Vaticani)」,於16世紀初由教宗儒略二世建立,現今是梵蒂岡城的公立博物館。
「馬切羅劇場(Teatro di Marcello)」是羅馬最著名的古跡圓形競技場劇場,也是當時最大的露天劇院,它是羅馬兩千多年歷史的典型代表。
劇場由凱撒大帝時期開始修建,據知凱撒大帝在爭奪羅馬控制權的鬥爭中擊敗龐貝後,他想建造一座與龐貝劇院相媲美的劇院,可惜在建造計劃剛剛開始,他就不幸地遭到謀殺;
後來奧古斯都重新啟動了這個建造計畫,最終於公元前13年落成這座羅馬帝國最大的劇院,並以他的侄子暨預定繼承人馬切羅的名字來命名,意味著將這座劇場送給他,希望他能繼承自己的王位,可惜馬切羅卻英年早逝。
在成千上萬的評論中獲得幾乎五星好評的餐廳,到底是怎樣般的高質素呢?
抱著好奇,婆倆來到距離古羅馬廣場約5分鐘步程的「La Nuova Piazzetta」>3<
La Nuova Piazzetta是在地一家十分有名的意大利菜餐廳,在Google Review、Tripadvisor在成千上萬的評論中,獲得了幾乎五星好評,真的是必吃中必吃的餐廳了!
在這次意大利之旅中,婆婆大概參觀了十數家教堂,偏心一點點地說,雖然「聖巴西德聖殿(Basilica Sanctae Praxedis)」在眾多教堂中不算是很華麗的,然而卻是老人家最最情有獨鍾的一座。
聖巴西德聖殿是一座天主教乙級宗座聖殿,是羅馬最古老的大教堂之一;現在看到的教堂建於公元822年,由教宗聖巴斯加一世(Papa Pasquale I)委託建造,但歷史學家有理由相信這裡早在公元5世紀就已經存在一座教堂,並有可能建在一座更古老的神殿上,其歷史可追溯至西元150年!
它鄰近聖母大殿,座落的位置稍為偏僻,要不是Google大神的指引,大概婆婆也發現不了!
在意大利吃過數頓意菜之後,婆倆實在太想念白飯和炒菜了~~剛好在羅馬特米尼車站附近就有一家評分挺高的中菜「望鄉樓」,嘻嘻就來試試唄!
「望鄉樓」的外觀古樸典雅,門口懸掛著精致的中文招牌,用優雅的筆畫書寫著餐館的名字;
一對大紅燈籠高高地掛在門前,散發著濃厚的中國風情。
婆婆嘛,是個挺害怕留劣評的人,畢竟想到一個差評可能會毀到別人的心血,或是影響到別人生計,就想著算了吧,不推薦不評論不發文就好了!
到訪意大利的「Pizzeria Andrea」,是老人家少有的,想分享自己用餐甚不愉快的經歷。
「Pizzeria Andrea」位於羅馬Termini站附近,在2,900個Google評論中有4.6分,算是挺高的分數~~婆友挑了這間餐廳,老人家想到我們來意大利還未吃過意大利粉,那就嚐一嚐唄!
「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是羅馬最壯觀、最具特色的巴洛克露天廣場,位於古代圖密善體育場(Stadium of Domitian)的遺址上。在羅馬帝國滅亡後,廣場於十五世紀下半葉被重新修建,毀壞的體育場殘骸被平整,建造了納沃納廣場。
數個世紀以來,納沃納廣場一直是舉辦流行節慶、賽馬和遊樂設施的地方。如今,這裡則成為了羅馬一個極具活力的露天市集,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在廣場,可以看到擺賣各種商品的街頭小販、十分熱鬧的遊戲攤位、還有各種街頭表演者,氣氛十分十分熱鬧。
納沃納廣場:歷史
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的名字源自拉丁語「Agones」,意思是比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名字從in avone變成了Navone,最後變成了Navona。現在廣場的形狀精確地再現了公元86年皇帝為田徑比賽和賽馬而建造的古代體育場的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