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洛士遺址群(十二) —— 「羅蕾寺(Lolei)」

 

  羅洛士遺址群(Roluos Group),位於暹粒市東南方12公里。

 

 

  遺址群的三座主要建築,由南到北(他們的規模從大到小也是這樣的順序)分別巴孔寺(Bakong)聖牛寺(Preah Ko)羅蕾寺(Lolei)。這些廟宇在公元九世紀的晚期開始建立,是吳哥王朝遺址中最古老的遺址,展現早期的高棉文明。這三座遺跡在許多方面有相似的特徵,例如裝飾、建築設計、使用材料、建造方法等。


  高棉國王登基後,第一件事是不能忘祖,所以要先建祖先廟,祖先廟建好後,才再建王國廟,豎立自己的威望。因此,因陀羅跋摩一世(Indra Varman I)上台之後,先建祖先廟聖牛寺,再建巴孔寺。

 

--------------------------------------------------------------------------------------

 

 

  不知道大家是否對吳哥遺址的模樣「看慣了(?)」,因此在我們來到暹粒最後一站、也是羅洛士遺址群規模最小的寺廟 ——「羅蕾寺(Lolei)」時,大家都顯得有點興趣缺缺,只管聽導遊介紹旁邊長著的花草樹木

 

 

 

 

 

  儘管羅蕾寺是所有吳哥遺址中規模最小的,然而它卻成為婆婆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地方:

 

  因為在眾多景點中,就只有它是「修葺ING」的啊XDDDD

 

 

 

  建於西元893年的羅蕾寺,因陀羅跋摩一世(Indra Varman I)為了紀念父母(闍耶拔摩二世及其王后)而建的寺廟,主體建築由四座煉瓦所建的祠堂組成。

 

 

  羅蕾寺原是位於吳哥東南15公里處Indratataka蓄水池的中央,亦是一座島廟;

 

  這座神廟原先為真臘王國一開始的根據地,在因陀羅拔摩一世在位時預定在此建立大水庫,然而他卻在工程挖掘到一半時去世,並由兒子耶輸拔摩一世(Yasovarman I)繼承王位;耶輸拔摩一世即位後,便在挖掘水庫後堆積的大土堆上面建設了羅蕾寺。

 

 

 

  不過,後來由於耶輸拔摩一世發現現今吳哥城附近的區域更適合作為王國長久的據點,於是遷都吳哥,此地就僅留下羅蕾寺成為歷史的遺跡。

 

 

 

  根據紀實,東側兩塔角落神龕裡為男性門神,西側兩塔為女性,東北神龕塔的東側門楣上為天神Indra騎著三頭像Airavata,並有海怪Makara由口中吐出三頭蛇怪Naga。

 

 

 

  儘管羅蕾寺正在修繕的部分已被鋼枝、棚架包圍,不過在空隙中仍可隱約地看見雕刻在紅磚上的雕塑與浮雕。

 

 

 

 

  聽導遊說:過去,羅蕾寺曾由意大利的修繕團隊進行修葺工程,不過工程還未完成,頂層不穩的石塊便因受不住不斷來訪的雀鳥的重量而陸續崩塌,因而一直未能修好。

 

 

  也有部分未被鋼枝遮擋的浮雕。

 

 

  羅蕾寺內完好與損毀的部份構成明顯的對比。

 

 

 

  在殘破中盛放的花卉就像是預告羅蕾寺能再次盛放光輝的徵象。

 

 

 

  羅蕾寺旁邊有一座新建的小寺廟,可隨意進內參觀;

 

 

 

  雖然寺內並沒規定不能拍照,不過基於尊重,我們還是乖乖把相機收好;用眼睛@@紀錄就好

 

 

  寺內由每邊8條的圓柱支撐,柱上繡著花,又似是蛇紋寺廟中間有尊被金光繚繞的大佛,佛像兩旁約有八尊護法,前方有鮮花相伴,也有大鼓守護。

 

  象徵藍色天體的天花上共有大大小小約22幅的圖畫,並由壁畫環繞,每幅圖畫彷彿代表一個故事,每一筆一線都精美得近乎完美、完美的細緻則使人驚訝眩目。

(婆婆關心的是,天花上的圖畫到底是如何繪畫的呢???怎麼/為何可以無構圖地畫得那樣完整?? (大驚

 

(攝自寺外天花的圖畫給大家作個小小的參考喔)

 

  羅蕾寺是我們吳哥遺跡旅程的最終一站;回想這三天的旅程,從華麗的女皇廟、到神秘的崩密列,在小吳哥看每天的終結,在吳哥城看高棉歷史的過程,最後來到羅洛士遺址群 —— 看高棉歷史最古老的起始。

 

  三天,對於歷遍千年的高棉歷史來說,我們大概都不過是在走馬看花的過客;然而,對於行程只得三天的我們來說,這數天是一盞足以閃爍千年的走馬燈沒錯了

arrow
arrow

    仙婆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